博士智库
申请加入智库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任职于苏州纳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研究领域为纳米粉体、纳米流体、CFD、分子模拟。 已发表150余篇SCI论文,发表国内论文约百篇。主持完成科技部创新基金2项,主持完成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1项,省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4项,重大横向课题2项,地方工业项目和科技领军项目3项,军工项目1项。服务意向:1、项目评审的评委, 2、科普, 3、科技咨询, 4、研究生培养, 5、高科技产品开发。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美国西北大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博士。现任大气(广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长,研究领域为大气复合治理/纳米材料常温催化剂,专门研究生物化学、生物信号分子、神经元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形成的电生理学等,发展出微米及纳米级的生物感测器和电化学的设备技术,包含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的制备应用于常温催化氧化降解VOCs工业废气,臭气,以及流体的纳米气泡水在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大型河流湖泊水体的生态修复,污水厂污水处理以及各类工业污水高效氧气传送等工艺工序上的应用。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台湾逢甲大学博士,现任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研究领域为半导体应用材料学,擅长项目管理、半导体材料分析应用、真空技术、特种气体应用。
苏州博士联合会秘书长
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发表多篇 SCI 论文。2002-2020 年任 3M、贝里国际,德国科佩kp, SIG等世界 500 强企业质量高管,构建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引入精益 6Sigma 与丹纳赫运营模式。2020 年转民族科技企业,主导安集微电子(科创板首批上市)、百力格生物(国家级专精特新)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获张家港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作为公益组织创始人,苏州博士联合会、吴楚文化协会等平台创始人之一,促成 300 余项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打造 "我们一起吧" 读书会公益品牌。凭跨行业管理经验与数字化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获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 认证负责人、苏州市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等荣誉,践行 "学术赋能产业" 创新理念,推动苏州产学研联合、各协会社会团体互动促进苏州经济和科技发展;持续自主独立举办博士专家论坛、跨协会领头人圆桌会议、文教卫政法媒协作共创平台;持续发展挖掘、吸引优秀博士人才、提高博士会员归属感与荣誉感;持续推动博联、卓盟、吴楚、校友会等跨协会博修归心,共创未来。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城乡规划、健康城市、地域人居环境。服务意向:“阅读城市”—城乡规划知识科普 ,“品阅书香,荟萃成长”—读书会共读活动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南京大学博士,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擅长领域为:1、电解水制氢领域: 析氢电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析氧电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电解水制氢膜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钠离子电池正负电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开发。 3、资源循环利用:在废水中提取铜、银、镍等金属材料。可在氢能行业、电化学储能行业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提供咨询服务。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后。任职于苏州祺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领域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电解质锂盐/电解液溶剂、功能有机硅材料、高纯电子化学品。获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迄今为止发表国内外专利46项 (已授权25项)、论文28篇、标准5项。获得奖励和荣誉,包括:入选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国家人社部的"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计划、天津市"三年千人"计划、注册安全工程师、苏州市的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苏州博士联合会理事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学博士。现任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研究领域为高分子材料。
苏州博士联合会副会长
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现任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导师。曾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和访学研究工作,担任过科技镇长。主要从事环保新材料、绿色技术开发及管理、智能可穿戴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市级科研项目,指导对接企业新产品投产和技术更新,与企业共同申请并获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项目国内合作成果转化专项资助项目。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被 SCI、EI等收录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近10余项。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现任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工程,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分析、先进X射线成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获评省部级奖励1次及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IEEE汇刊(TMI、TIP、TBME、JBHI)、JMRI、Medical Physics、BSPC、J-X-ra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2项。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苏州科技大学院长助理。研究领域为结构抗震防灾,主要从事地震、飓风、波浪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结构损伤或倒塌性能分析方法,以及其防护技术(振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项目资助。获“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参编地方标准2部。参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苏州博士联合会会员
天津大学工学博士。现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骨科生物医用材料、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已第一/通讯发表SCI论文20篇,参编专著2章,授权专利4项。已主持国家面上项目1项,国家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1项,江苏省博士后C类资助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参与人荣获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